华成出品 | 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重磅亮相

时间:

 

2024年4月30日,由华成文化设计与布展的“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在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开展。

 

 

展览介绍

 

画珐琅起源于法国,十七世纪末由欧洲传入中国,因而画珐琅又有“洋瓷”之称。广州作为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心,最先掌握了画珐琅的制作工艺,逐渐发展出可与西方媲美的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简称广珐琅)。广珐琅经过中国工艺再塑造之后,中西融合,畅销海外,被西方人称为“华彩”。

 

 

同一种器物,两种不同的称呼,是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与对话的结果。展览以广珐琅作为媒介,以中西方“交往、交融、交流”为主题,强调广珐琅融汇中西的特殊属性,从而展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设计解读

 

广珐琅以精湛的工艺、优美的器型、细腻清澈的色泽和质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展览空间设计语言契合广珐琅的特征,提取其精华,用层层递进的器物廓形,代表珐琅中国化发展的几大阶段,将展览四大主体部分巧妙串联起来。往前看,是中式审美走向世界;往回看,是中西文明无声中的碰撞与交融

 

 

在空间颜色选择上,根据广珐琅色彩鲜艳、明亮、透明感的特点,选取珐琅器代表性颜色绿色、积红与蓝紫作为三个部分主色调,整个空间过渡自然,精致圆融。

 

 

 

展览现场

 

洋瓷与华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珐琅特展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序:何为广珐琅、第一单元西来之艺、第二单元博采共融、第三单元无问东西,共同演绎广珐琅的前世今生。

 

 

 

序厅:何为广珐琅?

步入展区,白绿相间的曲形波浪引入眼帘,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广珐琅正是因此而引入中国,亦由此畅销海外。沿着蜿蜒的河流,西风东渐,珐琅进入中国,观众也由此进入序厅,通过对几件不同类型的珐琅器的对比展示,观众对广珐琅的分类和特点将有概念性的认知。

 

 

 

第一部分 :西来之艺

广珐琅远渡重洋,初入中国时带有鲜明的西方特色,图案多西洋人物画。设计以西风东渐作为灵感装饰展面,精巧的独立柜与周遭珐琅器形装饰墙面形成质感的呼应,灵动风格中点染几许匠心,虚实交错间时空渐生。

 

 

 

第二部分:博采共融

欧洲画珐琅技术传入中国后,工匠们将之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风格的广珐琅名品。广珐琅不仅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在进入中国之后,其亦吸收了其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广珐琅的绘画主题与技法取自中国传统绘画,多山水、花鸟;其辅助纹饰又与中国瓷器装饰联系密切。广珐琅后期,又因与宫廷造办处往来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宫廷趣味。

 

 

空间多用独立柜与双面柜的综合陈列方式,正反两面呈现精美的珐琅器,感受釉料之下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  无问东西

工艺源于西方的珐琅器,经过中国工匠改造后,返销欧洲,其影响甚至一度扩展至印度、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而在国内方面,十八世纪晚期,私人贸易兴起,广珐琅工匠、作坊或商家陆续创建自有品牌,汇入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之洪流中。

 

 

 

回顾整个展览,中西文明的交汇的暗流始终涌动在精致斑斓的珐琅器下。康熙开海后,广州发展成为清朝对外贸易中心,欧洲画珐琅技术由此进入中国,是为“交往”;西来之艺到达中国后,中西文明兼收并蓄形成广珐琅之独特面貌,是为“交融”;源于西方的画珐琅经过中国化改造后又返回西方市场,并进一步影响亚洲等地,是为“交流”。而文明的活力,恰恰便是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愈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