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博物馆展览上新,探秘“侏罗纪世界”
时间:
如果你想了解恐龙的秘密,不妨到昆明市博物馆看新展,破解古生物的秘密。7月27日,由我司设计与布展的昆明市博物馆“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正式全部开展。新场景,新故事,新力量,邀请着您走进博物馆探索由化石组成的大地之书。
昆明市博物馆新展“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第二、三部分于7月27日正式与观众见面。继5月18日展览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开展后,第二部分“化石中的生命密码”、第三部分“寻根溯源 叩问未来”经精心布展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此次改造提升的展陈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一层中庭与二层恐龙厅组成。
“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讲述了各个时代的昆明风貌,从天到地,分别有早期生命起源动物、恐龙、早期人类,形成一个亿万年昆明变化的时空叠加。以石知史,回观文明,化石是地质历史中残破的记忆碎片,给后生留下一丝存在过的印记。展览通过聚焦昆明地区有独具特色的三个小片段——晋宁梅树村小壳动物群、晋宁恐龙和恐龙足迹、呈贡龙潭山“昆明人”,让观展人们体会生命顽强探索的不易,也以此串联起了昆明的故事。
设计解读
开放空间 通透灵动
展陈空间上,因中庭及展厅内的廊柱、楼梯等功能结构较多,故而,我们针对建筑结构因地制宜,以简约明快的现代设计风格,营造自然的空间氛围;结合内容,充分利用空间的通透性,采用开放式布局,形成多角度视觉看面,运用文旅结合的设计理念,带给观众轻松愉悦、回归自然的畅快观展体验。
场景化营造 艺术化表达
整个展览以恐龙科学文化和文物为核心,将展览陈列场景化,形成文物(化石)、空间、看板的潜在互动形成多维度视觉层,增强代入感。同时,注重展陈的艺术表达,以不规则的几何构型营造出地质变化、生命偶然诞生的动感旋律;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异形墙面、抽象线条元素,呈现出个性鲜明的史前昆明。
展陈欣赏
本展由“自然万象识昆明”“化石中的生命密码”以及“寻根溯源 叩问未来”三部分组成,分别从昆明的自然资源、地质变迁以及远古时代等方面讲述了昆明的由来和历史文明的形成,通过生物化石、动物足迹以及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亿万年来生物的演变和进化。
中庭,充分利用空间通透性,引进自然光,运用简约明快的色彩,呈现昆明独特的恐龙生态风貌;通过顶部挂饰、生命演化树、恐龙骨架、滇池地面,从上到下构建立体独特的展示空间。地面采用定制地胶打造3D效果,以滇池不同时代的湖岸线为依据,层层递进,展示滇池演变。
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重点展示了昆明地质剖面,整面墙体以富有气势的效果搭配化石标本,展示不同的岩性段以反映昆明地区的海陆变迁。
第二部分“化石中的生命密码”,展出了较为完整的双脊龙头骨、恐龙足迹等化石展品。多层次单片景箱,化静为动,结合灯光形成栩栩如生的远古生命初生的动态;中岛以景观重点呈现“动物世界的黎明”,通过多层次视觉层,突出展示生命起源。在中岛的另一面,通过双脊龙和云南龙搏斗的视频短片,配合下方发现恐龙化石的考古现场复原场景,结合恐龙足迹的化石,让化石讲故事,让观众与化石零距离。原始森林剪影结合发光星空顶,营造出神秘感;阶梯型展台层层递进,将恐龙足迹化石分类呈现。
第三部分“寻根溯源 叩问未来”,多层次景箱生动的展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两侧轴线结合上下版面展示早期昆明人类的活动区域及发展。展览内所有可见剪影,均是通过专家的科学指导制出。整个展览无论是装饰、展柜还是展板都能方便前来参观的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只要你怀揣探索的精神,通过藏在石头里的化石,就能与远古生命建立连接,窥探着史前生物王朝的一个个瞬间,再把这些瞬间串联成故事,不断传承下去。
正如开幕仪式上馆长所言,希望通过展览引导广大青少年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品质,让青少年来到博物馆,感受优美的环境和参观展览,不仅能知道家乡是什么地质地层特点、有什么古生物,更多的是能主动思考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和他们内部的联结。做展览,不仅是展陈展示,而更是激发兴趣、引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