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博物馆“藏在石头里的昆明”开展!

时间:

5月18日上午,昆明市博物馆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展(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在市博物馆举行了正式开展仪式。该展由我司负责设计与布展。如何让博物馆变得更好玩?我们与昆明市博物馆共同探索与实践。

 

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收藏,一直是昆明市博物馆藏品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昆明市博物馆通过对昆明的自然、历史特色进行梳理,隆重推出“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

 

 

该展览是昆明市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展”的第一个展览,也是一个时间跨度极大、展现历史历程悠长的重要展览。展览开始于6亿五千万年前形成的矿石、古生物化石,结束于对未来的思考。进入展览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地质剖面,从最根源的地方开始讲述昆明的历史,例如为什么昆明气候四季如春?为什么会产生昆明那些独特的地理优势?并通过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读解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设计解读

 

开放空间 无界融合

 

展厅空间上,因中庭及展厅内廊柱、楼梯等功能结构较多。故而,我们针对建筑结构因地制宜并充分结合内容,以简约明快的现代设计风格营造自然的空间氛围,充分利用空间的通透性,采用开放式的布局设计,形成多角度的视觉看面,规划流畅的参观动线,运用以人为本、文旅结合设计理念,带给观众轻松愉悦、回归自然的畅快观展体验。

 

 

场景化布展 营造情境

 

整个展览以文化和文物为核心,将展览陈列场景化,形成文物(化石)、空间、看板的潜在互动,营造空间氛围,形成多维度视觉层,增强观赏代入感。同时,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丰富色彩和抽象线条元素呈现出个性鲜明的史前昆明地域特色。

 

 


展陈欣赏

 

亿万年来,滇池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昆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成为了地质变迁中赐予生命繁衍的一片沃土。“自然万物识昆明”这一部分围绕地质、气候、生物、地理、矿产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昆明的自然风貌,诉说昆明的前世今生。

 

 

展览通过采用多层次单片景箱,化静为动,突出自然生态的特色,吸引观众注意力;整面墙体以富有气势的效果,展示昆明地层剖面,搭配下方化石标本展示不同的岩性段,以反映昆明地区的海陆变迁。版面上,通过多层的异形看板,配合电子沙盘、壁龛、微缩景箱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展示内容.根据空间条件,部分看板背面采用半透网格布以屏蔽外景,同时保证适当的进光量。

 

 

 

中庭,充分利用了空间通透性,通过顶部挂饰、生命演化树、恐龙骨架、滇池地面,从上到下构建出立体独特的展示空间,呈现昆明独特的恐龙生态风貌。地面采用定制地胶打造3D效果,以滇池不同时代的湖岸线为依据,层层递进,展示滇池演变。

 

 

此次展览通过更有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策展方式,引导观众了解昆明的历史的作用,使观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从认识文物的空间逐渐转变为启蒙思想的场所,提高观众对世界的直观感受能力,引导观众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看世界。

 

正如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表示:博物馆的初心就是制造对世界的深度旅游,让市民能够从书本回到自然。在如今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并不缺乏知识,只是少了点探寻知识的冲动,所以正努力想把博物馆变得好玩起来。